【“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巡礼】为内河水运发展提供有力港航支撑
信息来源:市交通局 发布日期:2020-12-16 11:41:50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十三五”期间,市航道部门以提升航道等级为重点,持续加快高等级航道和内河码头建设,5年间,高等级内河航道不断延伸,船舶通过量和货物通过量大幅增长,累计达到5.1亿吨和2.9亿吨,较“十二五”均增长1.5倍,内河港口完成吞吐量5845万吨,较“十二五”增长117%。

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运发展硬条件。11月中旬,灌南县灌河张湾大桥桥下,一队施工人员正在桥梁水上防撞墩上开展除锈刷漆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当前,灌河西段航道沿线标识标牌、防撞墩等附属工程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现场施工于11月底前结束,12月份交工验收,届时灌河西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以灌河西段航道整治工程为重点,我市持续加快内河航道建设,着力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新增三级航道31公里,三级航道总里程达147.02公里,高等级航道延长四分之一,这些“水上高速”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和集装箱船,内河航道的承载能力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对航道、船闸的养护力度,累计投入1.68亿元,实施疏港航道护岸修复、盐河航道疏浚、灌河航道维护疏浚、盐灌船闸大修等养护工程,畅通疏港航道、盐河等干线航道“卡脖子”航段,保持航道、船闸状况良好,干线航道及船闸通航保证率达100%。5年间,累计投资1.69亿元,完成五灌河霄洋码头二期、板浦作业区码头、灌南港区城北作业区新安码头等工程建设,新增1000吨级泊位4个、500吨级泊位6个、300吨级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新增427万吨。

突出管理服务优化水运发展软环境。“十三五”期间,市航道部门着力打造便捷高效航道,继续深化航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地域、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对涉航审批事项,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不见面审批”,行政许可时限由20天压缩到5天。航道船闸部门还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行业管理和服务举措。投入1200万元建设船舶便捷过闸系统(水上ETC),彻底改变了过去船民停船上岸登记交费再回船过闸的传统过闸方式。5年间,航道部门致力打造“平安航道”,始终严把安全关,基层站所和重点工程“平安航道”创建达标率100%,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船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20年新沂河枢纽船闸实现标准化一级达标。

港航发力内河水运优势逐步显现。11月18日下午6时,新沂河枢纽船闸沂南船闸正在放闸,船闸调度人员孟树荣介绍:“这已经是今天放的第16个闸次了,今天目前为止放了125只单机船、1支船队。最多的一天是放了24个闸次、156只单机船、6支船队。”新沂河枢纽船闸是疏港航道上的一座重要的内河船闸,为对口船闸,包括沂南船闸和沂北船闸。2019年,船闸放闸16234次,放行单机船75926艘次、船队2900队次,过闸船舶吨位6630.6万吨,货物通过量3684.5万吨,其中过闸船队、船舶吨位、货物通过量较“十二五”末的2015年分别增长841%、208.4%、162.3%。“十三五”期间,随着灌河西段航道整治、盐灌船闸大修等航闸建设、养护工程的实施,内河航道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航闸通过量大幅跃升。同时,航道等级提升,承载力增强,促进内河船舶加快更新升级,船舶大型化趋势越发明显,5年间过闸船舶平均吨位592吨,较“十二五”递增53%,运输船舶向大运量、高积载转型。内河集装箱船舶实现快速增长,由2017年213艘次增长到2020年近4000艘次。一批内河港口码头建设投用,船舶通过内河航道、码头往来周边地市、安徽、山东、河南等周边省份以及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沿江省市成为常态,货物由原来的建材单向运输为主,向集疏港(海港)货物、临港产业货物双向运输为主过渡,内河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连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