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在行动--联防联控保运输通畅 共克时艰显运管担当
信息来源:市交通局 发布日期:2020-03-20 11:48:30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1月下旬以来,作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市运输管理处,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项决策部署,本着“畅道路运输之行、畅人民群众之心”的服务宗旨,在强化联防联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全力助推复工复产。

一是加强领导,启动“梯队式”组织模式。市运管处党委部署实施“1+3+6”行动:“1”,即组建1个疫情防控运输保障临时党支部;“3”,即成立3支队伍,在市区各相关高速出口联合检查点成立“两保一强”运管党员突击队、在运政稽查大队成立运管党员先锋队、在运管系统服务窗口成立“畅行畅心”党员服务队;“6”,即在处机关大厅、市各所大厅分设6个“畅行畅心”党员服务示范岗。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凝聚更大战斗力向心力,引导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做好表率。

二是严格管控,实行“无缝隙”卡口排查。先后抽调执法精干力量60人、共500余人次,精心部署组织做好苍梧、宁海、渔湾、港西、宋庄等市区高速公路卡口的疫情管控,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做到24小时不间断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对相关车辆和人员信息进行逐一排查登记。同时,加强与高速公路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卡口管控衔接顺畅、工作高效。联合管控至今,各卡口累计检查登记车辆14.8万余辆次、乘客27.2万余人次。

三是简化流程,保障“联动式”应急运输。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制定防控物资应急运输保障方案,协调储备危险品运输车辆、冷藏保温、厢式货车等69辆专用货运车辆和20辆大中型客运车辆随时待命。向社会公布24小时应急运输值班电话,及时受理和解决应急物资运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秉持高效、便捷原则,简化《疫情防控物资应急通行证》的办理流程,切实保障应急运输车辆顺畅高效通行。截至3月19日,共受理和解决应急物资运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超650个,备案办理《疫情防控物资应急通行证》近3200张,发送酒精、药品、口罩无纺布原料等防控应急物资和蔬菜、生鲜牛乳、医疗设备、动物饲料等重点民生物资9.3万余吨。

四是助力复工,做好“有序化”客运保障。道路客运方面:强化工作统筹,科学研判复工出行需求,组织制定道路客运复班预案,精心部署采取客运设施防护、候客区隔位、分散就座、严控客座率等十项疫情防控措施,督促客运企业严格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城市客运方面:建立健全公交、出租运营保障工作机制,督促相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采取人员健康检测、车辆日消毒、高频次通风等措施,切实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点对点”返岗复工客运包车和定制公交服务,满足企业员工复工出行“个性化”需求。截至3月19日,累计恢复开通至省内所有地级市方向及省内部分县市、市内各县区班线33条,发送返岗复工包车81趟次,复运城市公交56条,开通定制公交16条。

五是优化服务,开启“便捷式”办事窗口。为尽最大程度降低服务对象办理业务时人流交叉感染的风险,驻政务服务中心交通运管窗口和运管系统各服务大厅坚持“畅心畅行”党员示范岗带头,引导办事群众“网上办、不见面,非必须、不现场,非紧急、请延后,确刚需、提前约”,采取线上预约、网上申报或快递送达的方式办理业务,确保24小时“全天候”在线在岗,在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对于即办件实行即来即办。截至3月19日,共办理行政许可45件,电话咨询1700余个,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余份。

六是双向发力,坚持“两手抓”防控安全。精心部署,依托疫情防控运输保障临时党支部,由相关分管领导带队,重点对我市客货运输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开展双指导服务,通过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把问题收上来、把办法送下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全市道路水路运输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稳妥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复运,保障防疫期间物资运输畅通。截至目前,已完成港口物资、泰和国际、双丰物流等30余家重点货运企业和连汽公司等3家客运企业以及苏欣快客站、新浦汽车总站等6家客运站的指导服务工作。

七是勇于担当,践行“常态化”志愿精神。组织6批次运管志愿者赴重点高速卡口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与一线执勤人员并肩作战,在协助对过往车辆人员信息做好登记的同时,为滞留司机赠送口罩、饮用水、食物、棉大衣等防疫、生活物资,帮助对车辆进行消毒,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注重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宣传权威消息,引导广大司乘人员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八是携手同行,助力“有温度”群防群治。坚持疫情防控和保障应急运输同向发力,在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与联动共建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主动下沉联动共建的路南社区,为社区“疫”线工作人员送去口罩、酒精、消毒液、手持式测温仪等防护消毒用品以及棉大衣、方便面、牛奶等应急生活物资,助力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